• 当爱已成往事

    科研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B1601302,基于移动互联和广域大数据的城市群客运出行辨识与枢纽群布局技术,2019/03-2021/12,748万,主持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8YFB1600505-1,车路协同环境下面向仿真的通用驾驶人模型,2019/03-2022/12,64万,主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871010,数据驱动的城市路网交通状态时空自推演模型,2019/01-2022/12,48万,主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501009,基于宏观基本图的大城市区域路径诱导策略研究,2016/01-2018/12,17.4万,主持
    • 北京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项目,2018-2022,100万,主持
    • 江苏省现代城市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城市交通系统交通态势时-空演变一体化推演,10万,2022年,主持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国际合作类),数据驱动的交通系统建模,2019/04-2019/12,6万,主持
    • 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807001,城市交通拥堵复杂性理论研究,2019/01-2019/12,5万,主持
    •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7KFKT06,基于浮动车大数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重构与拥堵识别方法,2018/01-2018/12,2万,主持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T17JB00090,数据驱动的城市路网交通流建模,2017/01-2018/6,7.5万,主持
    • 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基金,T15RC00020,主辅路交通系统中出入口信号协同控制研究,2015/01-2016/12,10万,主持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2JBM064,宏观基本图理论研究-以北京市为例,2012/01-2013/12,8万,主持
    • 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91746201,大数据驱动的城市群交通状态感知、态势推演与智慧决策,2018/01-2020/12,240万,参加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71621001,城市交通管理理论与方法,2017/01-2022/12,700万,参加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671014,基于多源数据的区域化交通拥堵演化规律及其影响机理研究,2017/01-2020/12,48万,参加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1014,融入驾驶人感知的交通流建模方法研究,2015/01-2018/12,64万,参加
    • 北京市科委项目,Z131110002813118,基于大数据的交通计算若干问题研究,2013/11-2014/10,50万,参加
    • 科技部"863"计划主题项目,2011AA110303,大城市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关键技术,2011/01-2013/12,5400万,参加
    • 等等

    教学工作

    • 本科生:交通流理论(双语),交通运输自动控制原理,系统工程,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智能运输专业认知实习
    • 研究生:专业外语,交通系统分析(教育部课程试点精品课程项目)

    发明专利与标准

    • 贺正冰、陆丽丽、奇格奇、陈艳艳,基于浮动车数据网格映射的城市路网交叉口拥堵识别方法,专利号:ZL 2018 1 0484715.7,2021.1.15
    • 陆丽丽、贺正冰、郑彭军,基于车联网的城市干道车辆行程时间实时预测方法,专利号:ZL 2016 1 0984806.8,2018.6.5
    • 贺正冰(13/16),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间多模式交通系统 运行风险评估方法,团体标准,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奖励

    • 2022年,中国公路学会-国际公路交通科技领军人才
    • 2021年,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优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2020年,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
    • 2020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多模式交通出行行为全息感知与一体化服务引导关键技术及应用,二等奖,排名:2/10
    • 2019年,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数据碎片化环境下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集成与协同优化关键技术,二等奖,排名:9/10
    • 2018年,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大数据驱动的多层级需求主动引导关键技术,二等奖,排名:2/15
    • 北京工业大学 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
    • 2017年,“城市交通管理理论与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71621001)优秀个人
    • 2014年,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系统工程与控制研究所,优秀教师
    • Outstanding Associate Editor (前5%), IEEE Access
    • Outstanding Reviewer (前10%),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 Outstanding Reviewer (前10%),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 Outstanding Reviewer (前10%),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 Outstanding Reviewer (每年推荐3人), ASCE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 Best Poster Award, The 23nd CO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Beijing, China, July 17, 2023
    • Young Scientist Award, The 7n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Nov. 2022

    写在最后

    我的研究方向比较多元和交叉,大体可以概括为:站在交通流理论上,交通流理论是我工作的重要基础,保证了研究的理论性与正统出身;以城市拥堵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与城市拥堵直接关联的问题,比如瓶颈、出行时间、交通流特征等,偶尔扯一下间接相关的环境污染与驾驶安全等;左手做智能网联与无人驾驶,入行之初,重点关注的就是车、驾驶行为以及交通流特征,自然向新技术靠拢,也在这个方向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这是持续关注的研究方向;右手做交通大数据与城市活动性,现今丰富的数据资源也触动了我的神经,2015年以来,做了不少浮动车数据相关的研究,也积累的一定的经验,期望在未来一段时间,通过引入复杂网络等方法与理论走向更综合的研究领域。